業務模式清晰
顧名思義,垃圾焚燒發電是利用垃圾焚燒來發電的,這里也就產生了兩個收入來源,一個是垃圾處理,一個是發電上網。未來,隨著碳排放交易權的進行,這也是一個重要的收入來源(見圖一)。
其實,垃圾焚燒發電行業發展的最主要意義還是垃圾處理,它比填埋方式更環保、更安全,發電的意義則是給這種垃圾處理方式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創收來源。
因此,垃圾焚燒發電企業的盈利模式主要如下所述(參考首創環保鄒旭元所著《垃圾焚燒發電持續高景氣》)。
收入端:目前主要是運營收入包括售電收入和垃圾處理費收入。
(1)售電收入:利用垃圾焚燒產生熱能進行發電,替代以火力發電為主的電網同等電量,電網企業和國家可再生能源基金會支付一定的售電收入。
(2)垃圾處理費:生活垃圾處理費收入是地方政府根據垃圾處理量支付的處理費用,不同省份地區的噸垃圾處理費差異較大。
成本端:主要是剛性成本及變動成本。
(1)剛性成本,一般包括折舊、人工成本和設備維修費。折舊與項目投資金額相關。
人工成本主要指為生產及管理人員支付的工資、福利費、社保及公積金、工會經費及職工教育經費等;以我國平均單廠理規模1000t/d為例,員工數為100人左右,工人工資10萬元/年,共計1000萬元/年。維修費主要是對建筑物、設備設施等進行日常維護及定期大修理發生的費用,主要包括維修用備品備件及維修勞務費,假設按占總投資額的百分比3%計算。
(2)變動成本,一般包括輔助燃料消耗、對焚燒產生的“氣、固、水”三廢的處理費用。
外購燃料動力費:焚燒爐啟爐期間以及為提高垃圾焚燒熱值需耗用外購天然氣或煤、柴油汽油等燃料。
環保物耗:焚燒項目以無害化處理生活垃圾為主要目的,在運營過程中為了使煙氣處理達到國家環保排放標準,需耗用大量的氫氧化鈣、氨水、活性炭等。此外,生產過程中需耗用外購水資源。
飛灰:指焚燒處理后,形成的飛灰外運至安全填埋場的處理費用,包括飛灰運輸費等。對于焚燒產生的灰渣,1噸生活垃圾約產生200-250kg爐渣,常用于初級建材,沒有進入填埋場的處理費,只有運輸費用,成本可忽略不計。
滲濾液處理:指堆放在貯坑內3-7天的垃圾在受到擠壓后排出的自身內含水及其酸性發酵產生的廢水。此類廢水有機組成復雜,含大量的多環芳烴、酚類和苯胺類化合物等難降解有機物,且濃度較高,常用生化法和膜處理工藝。
圖一:垃圾焚燒發電營收要素
來源:首創證券
垃圾處理服務費相對比較穩定,在項目簽約時一般會有詳細約定,或者后期運營過程中定期會有與項目所在地政府協商調整的空間。而上網電費的收入又有幾部分組成,如圖二所示。
圖二:垃圾焚燒項目售電收入
來源:首創證券
市場空間仍大
根據北極星環保網的數據,自2007年以來,我國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建設持續推進,產能實現快速釋放。以城市生活垃圾處理項目為例,截至2019年,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焚燒無害化處理廠數量由2007年僅66座增長至389座,年復合增長率達15.93%;城市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由2007年的447萬噸/日增長至45.65萬噸/日,年復合增長率達21.37%。
鑒于我國城鎮化進程進入有序推進階段,且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相關政策逐步健全、技術趨于成熟,因此城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投資規模將在長期發展過程中保持平穩增長,以匹配城市生活垃圾處理需求。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舉措便是垃圾分類。
從2019年我國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以來,全國46個重點城市陸續開展強制源頭分類試點工作,相應的在生活垃圾處置產業鏈也發生了一些變化,具體體現在:
(1)智能收集垃圾桶涌現;
(2)垃圾收運車次增加;
(3)新增垃圾分類服務外包項目。
毫無疑問,垃圾分類有助于末端的分類處置。對于焚燒企業來說,不僅便于處理,有助于降低成本,還有助于提高發電的穩定性,穩定的輸出上網是電網公司比較在意的因素。
圖三:垃圾分類產業鏈及處理路線
來源:首創證券
除了城市垃圾外,農村生活垃圾產生規模也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擴大。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已成為鄉村生態振興的重要基礎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重點任務。
2018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就我國未來“三農”建設工作進行規劃,其中提到“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建立健全符合農村實際、方式多樣的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有條件的地區推行垃圾就地分類和資源化利用”?!冻擎偵罾诸惡吞幚碓O施補短板強弱項實施方案》亦做出規定:“建制鎮逐步提高生活垃圾收運能力并向農村地區延伸”。目前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方式仍以衛生填埋為主,但鑒于其成分愈發趨同于城市生活垃圾,因此焚燒正逐步成為優選處理方式,相關政策逐步建立健全,農村生活垃圾焚燒處理市場發展空間廣闊。
《“十三五”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規劃》中要求,縣城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80%以上,建制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70%以上,處理區域已逐步擴大覆蓋至縣城、鄉鎮。
根據2006-2018年《城鄉建設統計年鑒》統計,縣城垃圾焚燒處理廠數量占比由4.35%增長至26.28%,產能占比由0.39%增長至10.22%。
而有調查預計,2020年我國生活垃圾焚燒無害化處理產能將達到59.14萬噸/日。我國對于生活垃圾焚燒無害化處理能力逐年的增長,無害化處理比例從2012年的36%提升到了2019年的51%之多。
據統計,截至2019年我國垃圾發電工程市場規模達到270億元,同比增長3.05%。并且預計從到2020年這一數字增長到276億元。
隨著進入“十四五”規劃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思路進一步深入人心,垃圾焚燒發電及其所在的環保行業發展潛力有望逐步被挖掘。
需面對的經營風險
當然了,行業要名對風險因素也比較明顯:
1、地方政府支付垃圾處理費的能力不達預期;
2、隨著我國電力體制的市場化,基準電價呈現波動,垃圾發電上網電價參與市場化,售電收入下降;
3、隨著我國干濕垃圾分類的推進,如果進廠垃圾量遠低于焚燒廠的設計處理能力,則會對上網發電量產生較大影響,進而影響盈利能力;
4、大宗化學品價格上漲,導致環保物耗(水、石灰、活性炭、氨水等)價格上升,導致焚燒發電的整體營業成本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