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特级片_天天爱天天做天天爽天天躁_狠狠干视频网站_妖精直播app应用下载2.0.7

×

新聞動態

工業治污市場拐點即將來臨 環保企業未來十年該如何競爭
發布時間:2017-12-25 來源:海螺創業

? ? 新《環境保護法》實施、排污許可改革有序推進、兩高司法解釋提出環境監測數據造假入刑,以及環保督察由督企向督政督企并重轉變等,均對工業治污形成倒逼態勢。“十三五”期間,工業治污拐點已至,將打開兩萬億市場空間。未來十年,BOT、ROT、OM模式逐漸興起,或將成為工業企業治污的主要模式。同時,工業治污關注點也將從末端治理轉向上游的清潔生產,有望誕生百億級的治理公司。

? ? 區別于市政廢水處理領域的資本壁壘,技術與管理成為工業治污的最關鍵要素,高性價比的技術解決方案與高水平的管理服務將成為環保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從國際經驗看,未來工業治污也將從影響環境的常規污染物如COD、氮、磷等,向痕量有機污染物轉變、向影響生態安全和人體健康的污染物轉變。技術的研發與儲備、管理制度的完善、園區層面管理制度的創新,都將是工業治污企業需要面對的挑戰。

? ? 工業治污面臨新的改革管理要求

? ? 工業廢水普遍具有排放總量大、治理難度高等特點,而工業園區特別是省級以下工業園區普遍存在工業廢水治理不達標的問題,加之受限于地方保護、管理機制、技術水平等,工業園區一度成為污染治理的“盲區”。

? ?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在調研化工園區時指出,我國具有一定安全、環保管理水平與有效應對措施的化工園區不到100家,不到總數的1/10;化工行業廢水治理普遍存在達標率不高的情況,其中環氧樹脂企業的生產廢水更是基本處于長期超標排放的狀態。

? ? 2016年12月,環境保護部印發《關于實施工業污染源全面達標排放計劃的通知》,提出到2017年底,鋼鐵、火電、造紙、印染等8個行業達標計劃實施要取得明顯成效;到2020年底,各類工業污染源持續保持達標排放,環境治理體系更加健全,環境守法成為常態。

? ? 2017年9月,環境保護部印發《工業集聚區水污染治理任務推進方案》,要求各地方人民政府和園區管理機構要不折不扣完成“水十條”要求,并提出建成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并安裝自動在線監控裝置是工業集聚區水污染防治的底線要求。

? ? 除了政策層面,在管理層面,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將推動解決現行以塊為主的地方環保管理體制存在的突出問題,有利于環境保護責任目標任務的明確、分解及落實,調動地方黨委和政府及其相關部門的積極性等。近兩年開展的高強度的環保督察,更是從督企向督政督企并重轉變,將環保要求落到了實處。

? ? 萬億市場打開,工業治污進入快車道

? ? 環境統計年報數據顯示,“十二五”期間,我國工業環保投入總計2.94萬億元,其中建設項目“三同時”投入占比48%,廢氣治理運行費用占比28%,廢水治理運行費用占比11%,老工業污染源治理投入占比12%,危廢運行費用占比1%;廢水、廢氣、危廢運行費用總計占比40%。

? ? 然而,“十二五”期間,工業環保投入占工業產值的比例依次為2.57%、2.62%、2.76%、2.88%和2.84%。雖然呈現增長趨勢,但遠低于環保治理的真實需求。據了解,工業企業環保投入占到產值10%以上,才能真正解決環保問題。

? ? “十二五”期間,我國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率為4.6%,到2015年末,工業增加值GDP占比達34.3%,其中化工業產值GDP占比達12%。《石化和化學工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顯示,“十三五”期間化工業年均增長率為8%。

? ? 以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率為4.6%、化工業年均增長率為8%,環保投入占比2.8%~4.2%為測算依據,保守預計“十三五”期間,我國工業環保投入將達到4.68萬億元,其中化工業環保投入將達到1.89萬億元。

? ? 在政策、法律、監管、標準等壓力下,工業廢水、廢氣、危廢治理將進入快車道,“十三五”環保投入或將超兩萬億元。

? ? 工業園區集中治污成為環保市場的焦點

? ? 工業園區在我國改革開放進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從1979年蛇口工業區設立,到2016年我國國家級工業園區已達590余家,省級以上工業園達1700多家,省級以下工業園區達7000多家,總計約1萬家。當前,工業園區成為地方經濟增長的支柱,以化工園區為例,全國502家化工園區的工業總產值占石油和化學工業總產值的56%。

? ? 然而在全國1萬個工業園區中,超70%的工業園區為省級以下工業園區,這些工業園區在創造經濟價值的同時也產生了嚴重的環境問題,工業園區集中治污成為環保市場的焦點。

? ? 無論是涉足環保領域的央企、國企、外資環保企業、上市環保企業,還是具有技術解決方案的中小環保企業,很多環保服務者將工業園區這一優質客戶列為未來重點服務對象,以期通過差異化服務分享市場蛋糕。

? ? 例如,蘇伊士目前為我國11個大型工業園區提供專業的水務及廢料處理服務,并在今年以32億歐元收購了GE水處理公司,將打造一個無與倫比的工業水處理方案和服務平臺,為園區提供綜合的環境解決方案。

? ? BOT、ROT、OM模式將成為工業企業治污主要模式

? ? BOT、ROT、OM模式作為市政廢水處理的常用商業模式,2010年后在工業園區集中治污中得到了廣泛應用。

? ? 2013年筆者對電鍍園區調研時發現,全國近100家電鍍園區中有超過半數的電鍍工業園區采用第三方治理模式。江浙地區的化工園區,如上海化學工業區、常熟開發區、泰興經濟開發區等普遍采用第三方治理模式,中西部不發達地區也在向管理較好的工業園區學習采用這種模式。

? ? 然而,BOT、ROT、OM等模式在以工業企業為客戶主體的工業廢水治理領域卻鮮見應用。國家發展改革委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底國內工業企業污染治理社會化運營的比例不足5%。

? ? 在新《環境保護法》實施、排污許可改革有序推進、兩高司法解釋提出環境監測數據造假入刑,以及中央環保督察力度空前的背景下,工業企業尤其是具有較大規模和體量的工業企業也逐漸開始采用BOT、ROT、OM模式,由乙方變為甲方,將企業環保治理交給第三方公司。例如,2016年農藥企業華星化工采用ROT模式對其污水處理設施進行改造,并委托第三方藍必盛運營,時間為15年。

? ? 在企業負責人看來,采用第三方治理模式后,并沒有過多地考慮第三方運營給企業帶來的壓力或者成本上升問題,而是將精力投入到商業生產經營,在連續化生產中提升產品品質及技術。可以說,第三方治理模式實現了雙贏。

? ? 據了解,目前很多環保企業正積極與一些規模、體量較大且支付能力較好的龍頭工業企業洽談第三方治理模式,BOT、ROT、OM模式或將成為工業企業治污的主要模式。

? ? 未來十年,環保企業該如何競爭?

? ? 從末端治理向清潔生產轉變

? ? 據多家環保企業反映,工業治污市場拐點已至。2013年和2014年前后,工業治污從以點式驗收達標轉向長期效果驗收達標,環保企業的營銷方式也從關系營銷轉向技術營銷。尤其是在2016年之后,在環保督察的大背景下,工業企業及工業園區治污的態度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從被動治污向主動治污轉變,工業治污市場爆發在即。

? ? 未來十年,我們認為工業治污市場或將呈現兩輪驅動。第一輪是未來的3~5年,市場需求將以末端治理的達標排放為主。第二輪是未來的第五至十年,隨著第一輪治理任務的結束,市場將會迎來上游工藝優化、降低成本、創造正效應的時代,通過清潔生產、綠色發展來降低后端的環保處理成本將成為企業的核心關注點。兩輪驅動將互相交叉,成為未來十年工業治污市場的主要需求和方向。

? ? 高性價比的技術解決方案與高水平的管理服務將成為環保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 ? 發展是工業企業的核心,而環保成本內部化后,成本依然是工業企業治污的核心考慮要素。華北制藥等工業企業負責人曾表示,企業廢水處理的年運行費用與營業收入之比就超過10%,再加上危廢處理與大氣處理成本后,治污成本更高。因此,既能做到處置成本低又能實現達標排放的高性價比的技術解決方案,成為環保企業占領工業治污市場的核心競爭力。

? ? 從現階段來看,工業廢水尤其是精細化工廢水,是最難處理的廢水,可實現穩定達標排放的高性價比解決方案市場上尚未多見。雖然眾多單項技術均具有優勢,但解決工業企業的污染問題往往需要物理、化學、生物等多項技術的有效集成。

? ? 從國際經驗來看,工業治污也將從影響環境的常規污染物如COD、氮、磷等,向痕量有機污染物轉變、向影響生態安全和人體健康的污染物轉變,如POPs、抗生素等。通過技術研發和技術儲備加強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具備成本優勢,是環保企業占領工業治污市場的必備條件。

? ? 與此同時,在工業治污領域新治理模式的需求下,運營管理和服務水平也成為環保企業發展的核心要素。蘇伊士亞洲區執行副總裁孫明華認為,蘇伊士在中國工業治污領域業務的快速拓展,主要得益于其先進的技術和豐富的運營管理經驗。

? ? 從國際經驗及中國市場需求看,區別于市政廢水處理領域的資本壁壘,技術與管理成為工業治污最關鍵的要素。

? ? 未來工業治污領域或將誕生百億級企業

? ? 調研發現,除已經上市的環保企業,工業治污企業體量及規模均相對較小,這主要受制于工業治污的投入產出比遠低于市政領域。正如上述分析,工業治污的核心競爭力是技術與管理,而非資本與資源,工業治污的難度導致鮮有企業可提供高性價比的解決方案。

? ? 調研還發現,多數工業治污企業的訂單成功率低于10%。但與市政領域相比,工業治污領域的市場更大,噸水治理費用從幾十元到幾百元,遠高于市政污水處理費用。

? ? 工業治污市場的開啟將給已經做好技術儲備的環保治理公司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隨著新治理模式的推廣,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十年在工業治污領域將誕生新的百億級的治理公司,這從上市公司屢屢外延拓展至工業治污領域也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