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固體廢物來自人類生產生活的許多環節,如果僅通過字面意思來理解會產生認識誤區,以為固體廢物就是固態形式出現的廢物,其實固體廢物也包括不能排入水體的液態廢物和不能排入大氣的置于容器中的氣態廢物,如廢酸、廢堿、廢礦物油、廢有機溶劑、廢煤氣罐、廢氫氣罐等。
? ? 《固體廢物鑒別標準通則》中明確規定,固體廢物是指在生產、生活和其他活動中產生的喪失原有利用價值或者雖未喪失利用價值但被拋棄或者放棄的固態、半固態和置于容器中的氣態的物品、物質以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納入固體廢物管理的物品、物質。
? ? 固體廢物種類繁多,按其組成可分為有機廢物和無機廢物,《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從污染環境防治的角度將其分為一般固體廢物、工業固體廢物、生活垃圾和危險廢物。
? ? 近日,環保部印發《2017年全國大、中城市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年報》(以下簡稱《年報》),向社會公開2016年全國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工作的相關情況。《年報》顯示,2016年我國214個大、中城市生活垃圾產生總量18850.5萬噸,處置率達99.1%,農村地區的生活垃圾處理率超過60%。上海年生活垃圾產生量最大,達879.9萬噸,其次是北京、重慶、廣州和深圳,排在前十的城市制造了全國30%的生活垃圾總量。
? ? 實際上,生活垃圾僅是我國產生的固體廢物中的冰山一角,目前我國固體廢物年產生總量超100億噸,其中畜禽養殖廢棄物近40億噸,主要農作物秸稈約10億噸,一般工業固體廢棄物約33億噸,建筑垃圾約18億噸,大、中城市生活垃圾約2億噸。
? ? 固體廢物呆滯性大、擴散性小,對環境的影響主要是通過水、氣和土壤進行,過程比較緩慢,長時間后才顯露出危害性。固體廢物是許多污染物的終極狀態,一些有害氣體或飄塵,通過治理最終富集成為固體廢物;一些有害溶質和懸浮物,通過治理最終被分離出來成為污泥或殘渣;一些含重金屬的可燃固體廢物,通過焚燒處理,有害物質濃集于灰燼中。通過長期的自然因素作用,這些“終態”物質中的有害成分通過遷移轉化再次轉入大氣、水體和土壤,成為污染的“源頭”。從這個意義上說,固體廢物特別是危險廢物,對環境的危害性比廢水、廢氣更大。
? ? 11月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指出,目前我國對不同固體廢物的產生分布、利用處置、污染特性等方面的專項科學技術研究比較薄弱;利用處置固體廢物的標準規范體系不夠健全、技術水平偏低、技術儲備較少;傳統制造業升級改造急需的先進適用技術研發滯后,鋼渣、磷石膏、赤泥等一批難利用工業固體廢物治理關鍵技術研究不足;農業廢棄物處理技術集成不夠,亟待構建適合不同區域的綜合治理技術模式等。
? ? 作為世界上固體廢物產生量最大的國家之一,我們必須妥善處理因固體廢物不斷增多而帶來的環境污染、資源浪費等問題,尤其是我國歷年堆存的工業固體廢棄物總量已累積達600億-700億噸,部分地區危險廢棄物不當堆存、非法傾倒處置問題突出,多地發現滲坑、暗管偷排廢酸廢液等違法事件。我國每年產生工業危險廢棄物約4000萬噸、醫療廢棄物約135萬噸,但處置率不到60%,1/5以上的地市沒有醫療廢棄物處置機構,每年一半以上的危險廢棄物由產生單位自行處置,很多對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威脅巨大的固體廢物游離在監管外,一旦發生污染事故,后果十分嚴重。
? ? 固體廢物本質上并非無用的廢物,只是在錯誤時間被放在錯誤地點的資源,是錯配的寶藏,具有鮮明的時間和空間特征。從時間方面看,固體廢物在目前的科技水平及經濟條件下無法利用,但隨著時間推移,科技不斷進步,需求產生變化,今天的廢物可能成為明天的資源;從空間角度看,大部分固體廢物都具有工業原材料所需的化學、物理特性,且較廢水、廢氣容易收集、運輸、加工處理,因此僅相對于某一過程或某一方面不具備使用價值,但并非在所有領域都沒有使用價值,一個環境的廢棄物往往可以成為另一環節的原材料。
? ? 基于此,我國處理固體廢物的核心理念就是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減量化是指改變粗放發展的模式,鼓勵、支持開展清潔生產,開發、推廣先進技術設備,合理利用資源和能源,減少固體廢物產生量;資源化是指廢物綜合利用,通過回收加工、循環利用或其他再利用等綜合利用,使廢物直接變成產品或轉化為可供再利用的二次原料,減輕危害,減少浪費,獲得經濟效益;無害化是指對暫時無法進行綜合利用的固體廢物進行對環境無害或低危害的安全處理、處置,盡可能地減少其種類、降低有害物質的濃度,減輕和消除其危險特征,以此防止、減少或減輕危害。